查看原文
其他

联手库卡、东芝,裁员9万,美的如何在股市横盘时逆势上扬,市值超过2000亿?| 嘉宾派研习报告

2017-03-20 俞铁成 我有嘉宾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400篇文章

3125字 | 阅读5分钟

嘉宾派是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在「2017春季·嘉宾派」海南三亚举行的启航仪式暨思享大会上,凯石投资合伙人俞铁成作为帮主,分享了对美的(000333)的研习报告,对传统家电企业美的的收购行为与增长奇迹进行了解读。

节选自俞铁成在嘉宾派的分享,敏感内容有删减

本文仅代表帮主个人观点,与美的集团官方立场无关

今天我们要研习的这个美的公司,非常传奇,它浓缩了整个中国经济成长的历史。我们去美的,应该会参观到何老板5000块钱起家的整个故事,看后相信每个人都会很震动,一不留神美的成了全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家电企业。

 

很多人都会问:大象还能够起舞吗?当年IBM就成了一个问题,现在非常不可思议的是,美的集团做到了。我不想夸它有多好,因为吴婷给我的任务,今天我是带着问题来研习的。

 

这个庞大的企业帝国,它今天的市值已经到了2088亿人民币,年销售收入有1500亿。2016年,中国股市几乎是横盘了一年,但是美的的股价从十五六块钱涨到了现在的三十三块钱,市值2000多亿,它的市盈率才15倍。

 

我们凯石投资是做投资并购的,去年在欧美我们参与了三个行业领袖企业的标购。所以我们能深刻体会,收购欧洲或美国在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很困难的。没想到美的不声不响的,用了非常巧妙的收购策略,把库卡这么一个号称欧洲国宝级别的公司给买下来了。这一定是我们在现场探讨的重点。

 

我研习过美的后,梳理出4个主题。


史无前例,美的为什么让一个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接班?


第一个,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居然让一个职业经理人彻底接班了。这在我所看到的中国大集团接班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来看股权结构。美的集团原来是一个集体企业,当年何老板做了一次,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MBO(管理层收购案例)。美的控股是何老板的家族企业,它现在在整个美的2000亿的市值里面占了34%。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先生,大家不要小看股份的比例只有2.12%,可是已经是第三大股东,持股数量1.36亿,算起来方总的个人市值已经有40多亿了。第十大股东是小米。美的跟小米做了一次股权互换,美的投小米,小米投美的。

 

方洪波是我们安徽老乡,也读了我的母校华东师范大学,学历史的。我经常说,当今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几乎没有一个是学金融经济的,这个现象很值得研究。华东师大最牛的企业家是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学中文的,现在分众市值是1500亿,江总个人市值已经超过500亿。上海最大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郭广昌是学哲学的。还有我2009年投的驴妈妈网,洪清华是学体育的。

 

我后来想想是有道理的。人到最后其实比的不是技能,是一种格局观、历史观和价值观。

 

方总当时到美的的时候做集团内部一个刊物的主编,后来空调销售不利,他在刊物上写评论文章,提了点意见,后来老大就让他来试一下做销售,结果就杀入销售领域,在美的慢慢从底层做起。

 

所以去美的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在2012年的时候让外来的职业经理人方总来接班?这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故事?这是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


行业洗牌,拥抱智能,传统企业这样突破瓶颈


第二个主题,传统家电企业怎样突破利润天花板?

 

看财务数据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引起我的高度重视。它的营业收入在2011年创造了历史高点,后来2012、2013、2014年就一直有下滑,后来回升也顶多打平,它整体的家电收入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为什么会进入瓶颈期?因为它在进军领域的所有门类里面,要么第一,要么第二,最差也是第三。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美的集团的整体收入平滑增长到天花板的情况下,近3年,它的利润爆发性地增长,我觉得这要好好研究。

 

我做了并购研究20年,中国整个产业现在最大问题是什么?是90%的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60%的行业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像罗总做的途家,一堆模仿者会蜂拥而起,最后行业会很残酷。首先是从传统制造业,洗完之后,剩下的企业在收入不变情况下,毛利率、利润率会增长,市场份额会提高,小公司会出局,然后剩下的企业利润会增长。这是在研习美的这个传统家电企业的过程中,我非常震惊的一件事情。

 

在小企业洗牌出局遵循二八现象,即20%企业占据80%的利润之外,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美的集团的人数,2011年高达18万人,而2015年一下降到9.3万人,这种拦腰一刀的裁员,是它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会裁员?

 

答案可能是机器人。从2012年,美的累计投入使用近千台机器人,自动化改造预计投入50亿,平均自动化率达到17%左右。

 

我想,这可能是一个缩影,是我们中国制造业企业重新获得世界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趋势。人工减少,机器人增加,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巧妙迂回,最终与巨头库卡合作


第三点就是我们重中之重,研究库卡到底是怎样被它收掉的。

 

首先提醒一下,收购德国企业要千万注意,中国很多人去收购,遇到说是某个加工机器装备行业的小家族企业,只有几十个人,做到了全球第一,有几千万欧元的销售收入,看起来很便宜的收购,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因为德国的全球制造能力,是来自于非常精密的家庭作坊式的一个个的分工系统。你在德国收一个小机器人公司,它所有的零件,每一个零件可能都是一个小工厂在后面支撑,它不需要自己把零件生产出来,中国企业去收购,可能收购的是这个整机公司,但是不可能把每一个零件的小家庭作坊全部买回来。

 

所以这也是我们到时要去问方总的。库卡后面肯定藏着一堆德国当地的小供应商,怎么保证这套供应体系与中国企业合作之后,能够不发生变化?这会是一个重大挑战。

 

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ABB、发那科、库卡、安川。在我们看来收购库卡是一个Mission Impossible,美的怎么做成的?

 

美的收购有一个策略。它第一次的时候,买了5.4%。大家知道,国外企业比如美国百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很少能超过20%,股权非常分散,买5%已经是非常大的份额了。

 

国外媒体就问,是不是要收购我们库卡?媒体报道显示,美的说,我们只拿5%,没有更多的想法。很低调。

 

过了4个月慢慢达到了10%,媒体紧张了,据说当时美的还是很谦虚,说自己只是想多买点股份。

 

结果又过了三个月,美的冷不丁地爆发全面要约收购。按照115欧元的价格向剩下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而81%的股东都接受了。一下子把德国人给震惊了。据说美国政府给德国政府施加压力,不让把库卡卖给中国,但最后收购还是成了。

 

所以我们到时候也希望听听,整个收购过程是不是真的这样?它的收购究竟是怎么做的?

 

而整个交易金额大概花了美的276亿人民币。库卡2015年收入是30亿欧元,净利润大概在7亿人民币左右,差不多 40多倍的市盈率,一般看来是很高的。那我们可以问问,以这么高的价格,将来怎么把成本给收回来?

 

还有一个我想要问的,就是投后的整合。中国企业收购国外企业,为什么80%、90%的案例都以惨败告终?就是因为跨地域的文化整合出了问题。

 

我希望到时候能够听到更多的内部问题,美的是如何做到在公司的董事会层面,在股东会层面,在员工层面,政府层面,媒体层面……让当地相关的利益相关体安心?如何克服中德文化差异问题?美的能用多长时间消化它的核心技术?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它在中国打开市场?


收购东芝,是馅饼还是陷阱?


最后一个我想问的主题就是东芝。

 

从美的的发展来看,它是非常open的一个企业,可以跟各种品牌合作。但是东芝在被收购之前曾爆出整体财务造假,这样的巨大负面丑闻情况下,美的还是果断宣布收购了它的白电业务。

 

东芝白电其实规模不小,有5000名的员工,2015年上半财年就10亿美元销售,全年大概有20亿美元,它在日本家电的市场地位,和GE在美国家电市场地位大致相当。

 

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这个收购金额很低。一个20亿美元销售金额的公司,股权收购成本4.73亿美元,负债2.2亿美元,总成本一共大概就7亿美元左右。它收购库卡花了30亿欧元,两相对比就会发现,单纯从销售来看,这个交易是看起来是比较便宜的。所以说看起来是一个馅饼。

 

为什么说陷阱还是馅饼? 因为我们曾经想收购日本的公司,结果发现有很多日本上市公司的市值远远低于净资产,可能至少有几百家的市值只有净资产的50%。

 

美的和小米或者京东这些新兴企业互相持股的意义何在?它的机器人战略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具体的打法是怎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把方洪波和董明珠两个人进行对比,我想听听方总眼里的董大姐是怎么样的?以上就是我整个研习的心得。谢谢各位。

图为俞铁成与众帮主参加嘉宾派拓展活动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赵普 | 罗军 | 马东 | 松禾厉伟

 倔强的周航 | 投资人胡海泉 | 读库张立宪

刘庆峰 | 蔡晓东 | 老炮吴声 | 艾瑞杨伟庆 | 毛大庆

吴婷 | 贾巍 | 宋浩 | 分享住宿 | 国企转型 路伟

吴军徐景明 | 超级IP2.0 | 李淼 | 人工智能创业

美女与野兽杨镭 | 王思明 | 优客工场 | 刘自鸿

智能汽车 | 无线充电 | 柔性显示 | Akon | 王煜全

阎焱 | 倪泽望 | 倪正东 | 易定宏 | 李丰 | 科大讯飞的秘密

 投资人蒙面激辩 |  要么IP要么死 | 相爱相杀

人工智能下一种可能 | 文艺中年秦朔 | 创业女司机

曹杰 | 上市公司股权投资 资本大时代

 投资遇上全球化 | 应对资本寒冬 薛蛮子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